眼下正值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2012年我省普通高校共有52.6萬應屆畢業生,目前約有大量名左右離校畢業生尚未就業。這些畢業生的“飯碗”為何還沒有著落?
“工作搞定了嗎?”8月20日下午,記者QQ我省一所本二高校新聞專業應屆畢業生樂歡,回答是“還沒有”。問及原因,小樂說其實自己已在一家公司做了一段時間行政工作,因為感覺沒勁,又離開了。
“為什么干了一陣不干?是薪水不高嗎?”記者追問。“月薪在2000元左右,主要是沒有多少事情可做。”小樂告訴記者,全班38個同學,找的工作跟新聞專業相關的只有三四個人。
據了解,所學專業“銷路差”或“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是造成一些應屆生“畢業即失業”的主要原因。
畢業于蘇南某科技大學的王蓉蓉正在家待業。小王在大學里學的是教育技術學影視制作方向的專業。“這個專業學習內容雜而不深,畢業生做什么工作的都有。”
王蓉蓉告訴記者,畢業后求職這段時間里,去過招聘會,在網上投過簡歷,親戚也幫了忙。可是,投給好公司的簡歷都如石沉大海,通知她面試的公司又覺得不如意,所以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一位文科畢業生告訴記者,比起理工科畢業生,文科生找工作更難一些,除了考公務員,就只能做一些文秘類的工作,工資一般都比較低,銷售類工作倒是不少,但大部分女生不想做。“關鍵在于空有一張文憑,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再就是可能還沒有從學生思維中跳出來,工作干了一段時間后覺得好累,但換了一份輕松點的工作后又覺得無聊,工資也低,糾結啊!”
王玥明是南京某財經學校財會專業應屆畢業生。說起找工作的事,小王感嘆:“難?。∝敃矫娴墓ぷ骰径家笥泄ぷ鹘涷灒覀儗I的同學大多數沒做專業方面的工作,就業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就在一部分畢業生苦于工作難找的同時,一些用人單位也在為招不到合適的人頭疼。入選南京“321計劃”、剛剛落戶南京化工園區的海歸博士王曉賓,正在為自己的新公司招兵買馬。“目前實驗室、辦公室正在裝修,緊迫的就是人員到位。”王曉賓感言,拿出來招聘的采購主管、銷售、實驗員、產品開發等崗位,對求職者要求并不高,薪水也比南京市場上略高一些,找工作的碩士、博士也不少,可是符合要求的少之又少。“問題主要出在畢業生對自身定位不明晰,有的人連自己未來要從事哪個行業都沒搞清楚,應聘時答非所問,這樣的人不管學歷多高,我們都不會錄用。”
周末綜合性招聘會上,進場的用人單位一般都保持在百家以上,雖然冒著酷暑來招人,但用人單位并不急于求成。南京艾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主管馮經理解釋了原因:“拿公司銷售崗位來說,開出2000-3000元的入職工資,加上銷售提成、保險等費用,僅一個員工企業每月的成本就在5000元左右?,F在,中小企業發展并不容易,而人力資源是企業大的成本,所以在進人上企業是嚴之又嚴,并不指望一場招聘會就招到滿意的人,能招到為企業做貢獻的人才是硬道理。”
南京市人才市場招聘部副部長楊本蓀分析,從今年招聘情況看,用人單位對有一定工作經驗和實際應用能力的人才,始終都保持著剛性需求。以南京為例,近幾年大力打造“軟件名城”,帶動軟件開發、網絡開發等崗位需求長期保持在較高水準上。隨著“321人才計劃”實施,一批海歸企業紛紛落戶,又推動了新材料、高科技高附加值等相關企業的發展,這些企業急需大量專業人才。“可是,機會多并不代表就業行情好,企業的用人戰略始終是‘好中選優,寧缺毋濫’,應聘者尤其是高校畢業生,不應過分樂觀地估計就業形勢。”
省人才流動服務中心主任韓志忠提醒說,目前,才市上因工作經驗導致薪酬出現落差的情況比較明顯,畢業生不能過分挑剔,而應該根據自身實際先找單位干起來,積累從業經驗,為日后更好發展打基礎。
有關專家指出,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給高校專業結構調整敲響了警鐘,相關高校應本著對學生、家庭和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及早給就業“紅黃牌”專業動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