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求職問題一直高溫不下。先擇業還是先就業的問題也隨之爭論不休。
《信息時報》在廣州市一項調查顯示:應屆大學生“成活率”在用人單位中只有10%。有九成應屆畢業生背叛老東家,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工作一段時間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業把錄用應屆畢業生當成一場賭博。為此,用人單位呼吁,高校不應該為提高自身就業率,一味地把畢業生推向并不適合的企業;為學生做好就業定位才是解決就業難題的源頭所在。
絕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將用人單位作為跳板,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不良現象,它必然使用人單位感到傷心和失落,產生被欺騙和被玩弄的感覺,甚至會逼迫他們采用更加強有力的自我保護手段以約束求職者。事實上有的用人單位干脆"拒用應屆畢業生"。企業把錄用應屆畢業生當成一場賭博,這對大學畢業生來說決不是好兆頭。到頭來,形成惡性循環,用人單位和大學應屆畢業生之間"麻稈打狼---兩頭怕",不僅影響大學生的長遠利益,也影響人才市場的正常健康發展。不是嗎?
沒有職業理想職業目標的“先就業后擇業”結果只能是“瞎就業”。我們就業要“超越找工作”,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要有職業生涯和職業理想的概念。
從20世紀80年代算起中國信息產業已經度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2005年我國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8411億元,我國信息產業已躍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其中,IT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865億元,到2012年,其規模將達9308億元,成為國民經濟中富活力的領域之一。 未來幾十年內IT行業應該是繼續保持著平穩快速發展,所以對人才的需求也會繼續增多。據有關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軟件人才缺口已達到30至40萬,未來十年內需求量仍會有增無減。
大學生為什么不把自己定位在軟件人才的方向上,并為之準備與努力呢?北大青鳥電腦學校的學士后課程為學員從畢業到就業架起了一道橋梁。
南京北大青鳥張府園校區的學士后課程針對大學生就業難點,結合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理論基礎,開設深度實戰型的java、.NET和android培訓課程,為企業培養更高素質、更強技能、更多經驗的高級IT工程師,在學歷教育和企業需求間的“空白地帶”上搭建跳板,彌補“畢業”與“就業”間的斷層。
南京北大青鳥張府園校區的學士后課程內容非常注重選擇“核心技術”和“核心應用”,因此課程難度、深度有別于一般軟件開發課程,是區別于“入門級”課程的“專業級”課程。它瞄準的是使學員未來成為企業中的核心崗位,而不是邊緣崗位。
南京北大青鳥張府園校區的的學士后課程采用獨特的教學模式:理論實踐結合,指導學習,項目案例,階段學習等,挖掘學生的興趣點,不斷提升學生對專業技術的興趣和渴望通過學習和解決課程中提出的問題,學員可以快速獲取IT行業資深人士的寶貴經驗,積累相當于2年的實際工作經驗!
在南京北大青鳥張府園校區學完 “學士后”課程后,Java方向精通Java EE平臺開發的軟件工程師,能夠勝任各種行業的企業級軟件開發工作。.NET方向精通.NET平臺開發的軟件工程師,能夠勝任各種行業的企業級軟件開發工作。
大學生在找工作之前做一個職業生涯規劃,了解自己的職業理想、工作價值觀、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能力,根據這些方面情況再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和當前社會就業情況,制定一個中長期職業生涯發展線路圖。只要你的職業理想夠高,你就不會怕起點夠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