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業工資高,到底適不適合我?”
“我不太喜歡自己的專業,要轉行嗎?”
……
金九銀十招聘季已經到來,很多即將畢業的小伙伴已經參加了幾次筆試、面試甚至已經拿到了offer,也有人還不清楚自己究竟要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他們一邊在緊張氛圍下加入秋招大軍,一邊在迷茫中不知道該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困惑呢?
如果有,不妨試試以下方法,或許能幫你理清思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以終為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有個詞叫“以終為始”,指出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創造,先是在腦海里醞釀,其次才是實質的創造。
運用到工作選擇上,就是先擬出工作的愿景和目標,然后據此倒推,列出分階段的目標和計劃,逐步實施,直至實現后的目標。
一份工作的選擇,不外乎以下幾個維度:
行業,比如金融、互聯網、文化傳媒、醫療健康等。
崗位,比如銷售、技術、財務、運營等。
公司,比如國企、外企、創業公司等。
地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還是回家鄉?
在做出選擇之前,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終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的興趣、愛好、志趣、目標是什么?
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之后,就可以拿出一張紙,根據以上四個維度進行打分,確定職業目標和職業方向,然后根據目標研究相關的崗位。
如果你的能力暫時達不到該崗位的要求,那你可以先從該崗位初級、助理崗位出發,以終為始,從結果倒推過程。只要方向是對的,就不是彎路。
做值錢的事
有人可能會說,我還不知道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也不知道我目標是什么,我該如何選擇呢?
這時候小編建議先去做,先行動起來,然后從實踐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世界是運動變化的,人的想法和追求也可能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做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內心的追求,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也不能盲目行動,因為逝去的光陰將一去不復返。要去做值錢的事,而不是賺錢的事。賺錢的事來得快去得也快,只有做值錢的事才利于長遠的發展。
有人在35歲甚至40歲都還不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遭到裁員后到處投簡歷找工作,原因就在于沒有讓自己真正變得值錢。
小編有個同學的姐姐,一畢業就進入銀行成為柜員。彼時光鮮亮麗,人人艷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銀行業務逐漸下滑,甚至已經出現了無人銀行,傳統的柜員崗位勢必面臨大量縮減、淘汰。她雖然有了六、七年的工作“經驗”,但除了柜員業務,別無所長。跳出去,不好找工作。繼續留著,業績不好,收入低……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那么什么是值錢的事呢?就是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具體來說,就是培養自己可遷移的通用技能,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溝通表達、思維、組織管理、戰略等等。時代在變,崗位在變,但是工作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卻不會變。
比如馬云退休,如果重新找工作的話,他在阿里積累的戰略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演講能力,到另外一個行業同樣適用,不可替代性很強,還愁找不到一份工作嗎?
所以不管你現在在什么領域,一定要刻意練習這些通用的技能,讓自己變得更值錢。等時機來臨,才會有選擇的能力。
遵從內心
如果以上還是不能幫你做出選擇,那你可以看看你在做與之相關工作時的狀態,看你是否享受,是否感到自在,是否愿意全情投入。
如果是,那么果斷選擇吧!如果不是,那你就要重新審視自己了,努力挖掘自己內心的渴望。
小編有位朋友,從小就對小科技、小電器之類的東西感興趣,常常在別人詫異的眼光中淡定地搞定一些小家電的維修。上大學時,卻陰差陽錯讀了文科專業,工作后工資雖然不差,但是沒有激情,沒有成就感,于是后來毅然決然轉行成為一枚程序員。
成為程序員之后,不僅實現了工資翻倍,他在用代碼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實現很多很酷炫的功能時,也讓他內心感到更加充實、快樂。每天早上去上班都像打了雞血一般干勁滿滿。 用他的話說,就是“雖然很累,但是很充實,真的可以完全沉浸在里面,很有成就感。”這樣的人,相信未來發展一定不會太差。
當你不能做出選擇時,不妨聽聽內心的聲音。內心的渴望和興趣才能讓你更快樂、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