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知情網友向DoNews爆料稱,國內IT垂直網站eNet硅谷動力近日曝出人事變動風波,近期主動離職與被動離職員工數量達整體員工數的10%。而根據內部人士透露,離職員工多為“被離職”。
據了解,硅谷動力從2012年10月起便啟動員工裁撤計劃,涉及部門包括編輯部、銷售部以及客服部,離職員工多為司齡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老員工。
據知情人士表示,在此次裁撤的員工中,一部分為主動離職,一部分為公司以強制手段逼迫其離職,被迫離職員工占所有離職員工的一半左右。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硅谷動力員工在接受Do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針對裁撤計劃并未做過多說明,同時,在針對辭退人員的處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該員工稱,公司為規避裁撤所致的賠償問題,先將該員工調離原崗,并對其薪酬進行大幅調整,讓員工進行“主動辭職”。
此外,也有離職員工稱,公司針對正常辭退的員工賠償要求也會設置障礙,公司方面表示,如果想要拿到正常的“N+1”賠償標準則公司將不會出具《離職證明》,取而代之的則是《開除證明》,而如果想要公司出具《離職證明》則需要員工主動放棄賠償,不少員工考慮到再次就業的問題則主動放棄了法定賠償標準。
據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內部每月都會有針對員工的KPI考核,但該考核的衡量標準飄忽不定,經過對前員工的采訪了解,所有離職員工前一個月的KPI考核分數都很低。“這就會讓一些員工認為,該員工或為‘引咎辭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員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員工早已上了公司內部的黑名單,去與留早已不是自己所決定的,KPI完全取決于領導對該員工的直接看法。”
法律專家稱,高法2001年在《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公司未經協商,擅自變更勞動合同主要內容,強迫勞動、停發、拖欠、克扣工資、停繳社會保險以及未按約定提供勞動條件等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意向的,公司應該承擔違約責任,應該補發拖欠員工工資,給付經濟補償金并可支付賠償金。
DoNews記者多次致電硅谷動力人事總監高軍未果,硅谷動力方面并未給予正面答復。
據一位內部人士稱,硅谷動力近年營業額持續下滑,內部資金鏈瀕臨斷裂,裁撤員工的目的是節省開支,此外,內部派系斗爭也是導致裁員的主要原因。
據此前消息,國內老牌IT垂直網站走進中關村于11月6日上午正式對外發布公告稱將關閉走進中關村網站,公告中表示,關閉網站的原因是由于公司持續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