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辭職,開始用上了“新鮮感”這個詞。
比如有人跟我說:“我工作將近七個年頭,換過三個公司,感覺每個公司呆不到兩年就覺得沒有新鮮感了,我該怎么辦呢?”
說實話,對于能夠長期保持職業新鮮感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對于一些時常失去新鮮感的人,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其實是許多人的常態。
在我看來,大部分人從學習到進入社會,毫無目標和成熟的技能,所以僅能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很容易產生枯燥感。
而他們對當下的工作常常有不滿的地方,這些不滿基本來源于枯燥,或者感受到自己的無能。
職場中大部分人都會面臨這兩個感覺,除非本人非常熱愛這份工作,能夠去克服這些枯燥和無能。
但是,大部分的人會選擇不斷換工作,一方面是因為工作新鮮感掩蓋了工作本身的枯燥,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總認為下一份工作會更好。
結果,當工作的新鮮感過去后,無法掩飾的枯燥,又擊敗了他們對新工作的想象。
所以,找回對工作的熱情,保持新鮮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有時刻保持新鮮感,才能夠在一份工作上,長期并且積極、充滿熱情地去做好它。
那么,我們如何去在職場中保持新鮮感?
如果做不到以下這3點,我想你每份工作都做不長。
空杯心態時刻準備充實自己
古時候有一個自認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到寺廟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就去拜訪。
一開始是老禪師的弟子接待了他,但是他態度傲慢,覺得對方不配接待自己,于是老禪師便自己出來,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為他沏茶。
可是在倒水的時候,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在不停地倒。
他不解地問道:“大師,為什么杯子都已經滿了,還要往里倒?”
老禪師說:“是啊,既然已經滿了,干嘛還要倒呢?”
他突然幡然醒悟,急忙叩謝悔過。
原來,老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干嘛還要來我這里求教呢?
傳說這就是“空杯心態”的起源。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很多人一旦在一個崗位呆久了,工作起來非常熟練后,就開始自得自滿,沒有想過再去接受新的理論,學習新的知識或者技能。
所以,很多人開始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一點新鮮感也沒有。
美國企業家亨利·福特曾經說過:“任何停止學習的人都已經進入老年,無論他在20歲還是80歲;堅持學習的人則永葆青春。”
所以,提倡空杯心態,是為了讓大家能夠脫離目前的現狀,讓自己能夠回歸到職場新人那會,虛心地向周圍的同事、客戶或者競爭對手學習,除了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競爭社會要求之外,也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空杯心態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主要形容的是,做一件事情之前想要有好心態。如果想要學到更多學問,就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嚴格來說,空杯心態并不是一味的否定你的過去,而是要懷著一種謙虛或者學習的態度,去融入環境,去對待工作和事物。
時刻清空你心中的杯子,是為了更好地充實自己。
把自己放在懸崖邊緣時刻保持危機感
很多人都聽說過“中年危機”,其實嚴格說起來,青年危機并不少見。
有個大學剛畢業的小伙子,短短兩年時間就做了好多份工作,幾乎都是每次剛熬過三個月的試用期沒多久,就換新工作。
而每次新工作面試時,HR都會問一遍:“上一份工作,是為什么辭職的?”
他都支支吾吾的,不好意思說出口。
其實,他并不是自己辭職的,而是被公司辭退的。
原來他有個壞毛病,就是對一切工作的熱情只有三分鐘熱度,很容易就喪失了新鮮感。
每次換了新工作,在試用期,同時也算是新鮮期的過程中,他表現得還算積極上進,所以很容易就被公司留了下來。
但是,不到半年時間,當新鮮感退去后,他就開始在工作上懈怠,并且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混日子。
于是沒多久,他就被公司辭退了。
有人說,人生就是在不斷選擇與被選擇的過程。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職業、公司、以及工作方式等等。但是同時,也有人在選擇是否留下你,或者選擇放棄你。
不管是中年危機還是青年危機,我們要知道的一點就是,想要在職場中繼續生存下去,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永遠把自己放在懸崖邊緣,時刻保持危機感,才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主動權。
拓展自己的舒適區學會自我增值
對于大多數職場人來說,提高專業技能已經不再是唯一的目標,更多人是想通過利用自己的時間來提高其他方面的技能,拓展自己的舒適區,學會自我增值。
比如,小婉是一家傳統企業公司的行政專員,負責跟進公司規章制度的制訂和修改。
但是,公司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二十個年頭了,規章制度非常成熟,根本沒有她多少用武之地。
久而久之,她對這份工作也漸漸失去了新鮮感,覺得十分無聊。
直到她看到,為了轉型而特意設立的互聯網部門,兩個月的時間就成為公司發展勢頭猛的部門,而且急缺人才。
她開始思索自己的職業規劃,如果繼續留在這家公司里,上升的渠道已經封閉,因為行政部門經理一職由公司總經理兼任,她根本就沒有出頭的機會。
但是,如果能夠去互聯網部門,則有更多的發展前途。
且不說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就是互聯網公司也相繼崛起,根本不缺乏工作崗位。
而且,目前公司的互聯網部門急需人才,只要做得好很容易被高層青睞。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她選定了運營一職,并打算通過看書學習,和網上報班的方式,盡快掌握該技能。
每天下班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一邊聽課一邊做筆記,除了跟從線上老師學習之外,其他的時間她都在看相關的書籍,盡量提高自己在運營方面的知識儲備。
半年后,她跟公司遞交了申請轉職的報告。
通過一場嚴苛的面試,公司終批準了她的申請報告,一周后她就成了互聯網部門的專職運營。
說到這里,我并不是鼓勵大家為了新鮮感去不斷換工作,而是想要告訴大家,當你對目前的工作缺乏新鮮感時,可以通過提高自己另一方面的技能去給自我增值,然后選擇重新規劃自己的職場生涯。
現在的社會更新迭代非常迅速,工作職責不斷地在細分,有些崗位已經被拆分瓦解,而有些崗位卻是新生,所以即便你有長遠的職場規劃,可能也會因此而夭折。
所以,在這樣的時代里,你的職場規劃應該是隨著發展趨勢而不斷去調整,去適應當下的環境。
而在這些時刻,擁有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夠在職場上走得更長遠。
保持空杯心態,時刻擁有危機感,并且不斷給自己增值的人,才會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擁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