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IT從業者在逛求職網站和接觸獵頭的時候,都會產生一點好奇和疑問:為什么從去年年底就開始陸續爆出裁員潮的一系列互聯網公司,現在還在不斷地求賢若渴,招兵買馬?
所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些公司既裁員又招人的「高并發」現象可以歸納成以下四種原因。
1. 混亂無腦型
不用懷疑,真的有這樣的公司,而且還不少。除了人事制度不太規范的中小公司,一些大公司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在大型互聯網公司做人事的Andy說:“這種裁人又招人的烏龍,通常出現在公司新領導上任后。很多新領導急于樹立功績,喜歡一上來就大搞改革,清理門戶。他們往往憑著自己的直覺和經驗,大手一揮,把那些他們認為是在「吃閑飯」的人員統統裁掉。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少了那些裁掉的人,公司根本無法正常運轉。沒辦法,他們只能讓 HR 趕快再招聘一批人頂上來。」
對于這些公司,求職者一定要謹慎,因為一個連該裁多少人、該招多少人都搞不清楚的公司,通常公司日常就是一鍋粥,這樣非常不利于員工的長期發展。
2.死要面子型
候選人 Tina 曾經通過某招聘網站去面試了一家著名的科技公司。這家公司在各個招聘網站上都發布了大量的空缺崗位。
在回憶這段面試經歷時,她說:公司園區在松江,占了很大一塊地。公司的流程也很規范,HR 帶我去見面試官的路上,還給我介紹公司的各種福利。園區好幾棟大樓,很是氣派。
但是一進入樓內,我立刻覺察出了詭異的氣氛。8層的大樓就只有一層在辦公,還是稀稀拉拉的幾個人。面試官解釋說,這是他們新成立的部門。但是說這話時,他自己都笑了。另外就是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完全不在狀態,一副敷衍了事,趕快打發人的狀態。面試結束時,面試官連續問了好幾遍:你確定來這個崗位?
雖然這家公司的招聘的薪水非常可觀,而且還能解決吃住。Tina 憑著自己的直覺,終還是沒有去入職。結果沒過一個月,這家公司就因為非法吸儲被立案偵查。同時還被爆出拖欠員工工資、大量裁員等丑聞。
“現在想來,那個面試官是在暗示我不要被坑,實在算是一個大好人。”Tina 說起那個看似討人嫌的面試官,仍然不乏感激之情。
這些“死要面子”的公司,大多數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但是為了融資或維持市場形象的需要,通過發放大量招聘崗位營造繁榮盛世的假象。對于這些公司,應聘者在面試前一定要多了解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在面試時多詢問公司的業務情況。
3.末位淘汰型
末位淘汰制是很多互聯網公司實行的制度。就像之前被爆出裁員的公司,無一例外地用“結構優化”為自己辯解。
大部分公司實行的一般是年度考核,即在年終的時候通過績效考評辭退不合格的員工,招聘新人才。這就導致在某一個時間點出現「裁員的同時又大量招人」的情況。還有一些公司實行季度考核淘汰甚至月度考核淘汰,這就導致公司出現一年356天都在裁員,也在招人的情況。
對于這些公司的應聘者,小哥哥只想說:有拿高薪的心,就要有拿高薪的能力。
畢竟,實力才是硬道理。
4.牛皮癬廣告型
這類的公司識別起來很明顯。
所有招聘網站都掛著他們家的招聘崗位,JD 里寫著又臭又長的公司簡介,但是就是不見找人面試,甚至連投遞過去的簡歷長久都沒有人查看。
這些公司就是所謂的“流氓招聘公司”。招聘不是它們的目的,利用便宜的招聘費用為自己打廣告才是他們的用心。因為相對于動輒幾十萬的網絡廣告,招聘網站的費用要便宜得多。
這類公司,應聘者在投遞簡歷時一定要仔細甄別。對于那些“不要學歷、不要經歷、是個人就要”的公司,一定要保持十二分的警惕。因為這樣招人的公司,你去了,不是他多高明,而是你太傻。